近日,中國糧油學會公布《2023年度中國糧油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獲獎名單》,中國糧食博物館榮獲突出貢獻組織獎和優秀科普作品獎。
中國糧油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發現優秀糧油科普人才,提高公眾的糧油科學素質,營造愛糧節糧、科學膳食的社會氛圍,經形式審查、專家遴選等環節,活動共遴選出突出貢獻單位(團隊)19家,優秀科普作品181個(幅),其中中國糧食博物館報送的《糧倉的前世今生》《糧食記憶-糧印》兩部科普視頻作品入選優秀科普作品并在科普中國客戶端進行宣傳投放,中國糧食博物館榮獲突出貢獻獎。區別于多數作品以糧油專業為出發點普及相關知識,中國糧食博物館報送的作品以博物館藏品和展陳內容為出發點,突出科普內容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引領,獲得了主辦方的一致好評。作品《糧倉的前世今生》追溯我國糧倉建設的歷史,詳細介紹了隋唐時期含嘉倉獨特的儲糧技術和現代糧倉在儲糧技術、糧倉結構和配套性能等方面的先進技術。作品《糧食記憶-糧印》,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糧印”的用途和基本形制,展示了制作糧印印記使用的印章刻法、不同字體和花紋圖案及其寓意等內容,剖析了糧印蘊涵的智慧和文化內涵:驗信憑證和留余。
中國糧食博物館組建學雷鋒志愿師生服務團,積極探索“黨建+團建”的育人模式,選派優秀指導教師指導志愿者團隊,通過科普視頻錄制與講解比賽、科普教育活動進校園、糧食文化故事編撰等形式展示糧食文化內涵,提升志愿者的綜合素養和科學素質,推進糧食文化科普惠及更多人群與家庭,助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相關視頻鏈接:《糧倉的前世今生》《糧食記憶-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