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息化管理中心大屏幕亮起,機房服務器順利啟動的一瞬間,在場的所有人不約而同歡呼起來。這是工大災后重建燃起的第一束光,也意味著學校開始恢復通電,災后重建工作進入加速模式。
7月21日,特大暴雨過后,受到重創的校園一片狼藉。滿地雜亂的泥土和垃圾,地下室達半米深的積水,供水供電完全中斷,河南工業大學正面臨著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戰。清理環境、維修設備、恢復供電,開展災后防疫,一系列關系師生生活、身心健康以及保障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工作迫在眉睫。
面對緊急情況,災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全體黨員領導干部始終要把做好抗洪重建、確保師生健康安全和學校的有序穩定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鼓舞和帶動廣大師生戰勝洪災、重建校園!校長李成偉的話擲地有聲!
災后重建,最重要的就是供水供電。“就是不睡覺,也要想盡辦法恢復供電、恢復網絡”,后勤服務中心在副校長李煥鋒的帶領下,主任張興振、副主任宋文超積極聯系物資,調配人手,已經不分晝夜奮戰了三天三夜,為工大第一束光的到來做出了巨大的付出。
在機關黨委的號召下,第五黨員突擊隊迅速成立并采取行動,副校長曹健任總指揮,人事處處長曹利強任副總指揮,帶領人事處、組織部、科技處、社科處、研究生院的黨員同志,承擔學校正門至圖書館廣場環境清理工作,以及周邊建筑的安全隱患排查,確保供電條件,協助后勤服務公司第一時間恢復學校網絡信息中心和圖書館供電的工作。
信息化管理中心關系著學校的招生,當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學校已經在網絡中消失了三天,這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幾乎不可想象”,招生錄取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在校5000余名考研學生因斷水斷電,無法正常生活、學習,對圖書館正常開館翹首以盼。“全員加快速度,對周邊建筑進行隱患排查,全力配合后勤服務中心工作,確保建筑無積水,達到通電條件”。副校長曹健親自上陣,帶領第五黨員突擊隊成員放棄休息時間,拿起工具,挽起袖子、奔赴戰場。劃分責任區域、清理路面環境、抽取地下積水、查看用電隱患,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經過兩天的不懈努力,當信息化管理中心的屏幕再次亮起,當圖書館前的廣場變得再次清潔,所有在場人員擊掌慶祝,歡呼雀躍。
“共產黨員就應該先鋒在前,更應當齊心協力樹起抗汛抗災的堅實防線。”社科處處長于建華不僅用語言,更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突擊隊員周飛和愛人一起,連續4天在校值班,在風雨最大的時候始終站在抗汛抗災的第一線。突擊隊員薛運俠,克服愛人在外孩子無人看管的困難,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災后重建,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做出榜樣。
各單位、學院積極配合,黨政領導干部第一時間走上戰場,用行動展現中層干部是工大堅實的脊梁。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張強以辦公室為家,始終堅守機房第一線;圖書館黨委書記李新和、館長楊延林帶領全館職工提前幾天就進行開館籌備工作;檔案館副館長王曉玲帶領職工堅守第一線,直至完成抽水任務,下午2點還沒有吃飯;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周芳、機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譚長福、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浩軍、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黨委書記付曉炎、院長楊鐵軍、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王慶斌、新聞學院院長李曉云、外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建鋒親自帶領師生,對大雨過后一片狼藉的環境進行清理。突擊隊副總指揮、人事處處長曹利強表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他們只是在做黨員應該做的事情。
工作作風是黨員干部思想、素質、能力的綜合體現,面對此次災情大考,第五黨員突擊隊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堅定必勝信念,迎難而上,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我為群眾辦實事”,用奮斗精神點燃工大第一束光,讓黨旗在校園災后重建的第一線高高飄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