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百年歷程中,無數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以熱血捍衛信仰,以汗水鑄就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為高校在新時代培育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也突出了挖掘、運用精神譜系育人價值的重要性。2025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獻禮黨的104周年華誕,學校策劃紅色主題系列講座,充分發揮“工大講壇”等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從太行山上的精神豐碑到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從新時代的信仰之光到青年“后浪”的奔涌向前,“工大講壇”為學校師生構筑起“信仰之路”,引領大家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
在第298期“工大講壇”報告會上,紅旗渠建設特等勞動模范張買江深情講述了自己父親修建紅旗渠時犧牲的情景。他13歲繼承父親遺志,踐行祖輩承諾,投身修建紅旗渠的艱辛歷程。紅旗渠藏品博物館外宣部部長郭布舜追憶紅旗渠的故事,講述共產黨人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事跡。紅旗渠藏品博物館館長王廣明通過歷史影像,講述了林縣人民僅憑一錘一釬一雙手,在太行山腰鑿出1525公里的“人工天河”,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跡”。他們深刻解讀了紅旗渠精神的內涵,鼓勵師生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更加堅定“永遠跟黨走”決心和信心。

張買江、王廣明作報告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在第300期“工大講壇”報告會上,朱德之孫,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朱和平將軍以“信仰之路”為主題,以朱德總司令的人生信仰之路為主線,向大家講述了朱德總司令樹立初心,確立信仰,萬里找黨,堅守信仰,一生向前,革命到底的人生經歷,展現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關系和重要意義,激勵了廣大師生,特別是青年一代,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朱和平作報告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在第303期“工大講壇”報告會上,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黨支部書記郁林英通過“三次突破”和“三個奮斗”的親身經歷,分享了她帶領廟荒村從貧困山村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蛻變。她講述了廟荒村曾經面臨的困境,以及她如何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郁林英的報告生動感人,現場師生深受啟發。她用質樸的語言和真實的案例,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紅旗渠精神的偉大與不朽。

郁林英作報告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
在第304期“工大講壇”報告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濮陽市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連成講述了自己帶領西辛莊實現了從貧窮到富裕、從落后到先進的華麗轉身。他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以人民為中心,把個人利益置于集體之后,同時加強廉潔建設,堅守初心,發揮好干部的帶頭作用。西辛莊的發展從蔬菜大棚起步,到發展股份制企業壯大集體經濟,再到如今規劃新型農村社區的產業升級三級跳,每一級跨越,都緊扣時代脈搏與村民所需。他認為人才培養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至關重要,勉勵同學們深耕專業領域,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洪流中。

李連成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工大講壇”紅色主題系列講座是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莊嚴宣誓。全體師生將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為新的起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讓紅色精神、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新征程上,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青春奮斗的實踐指南,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脈,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