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舉辦農業強國建設研討會議暨《河南小麥產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
12月18日,由河南工業大學糧食經濟研究中心主辦、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和糧食產業大數據智能決策實驗室承辦的“農業強國建設研討會議暨《河南小麥產業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成功在線上舉行。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探索農業強國建設的中國方案,在理論創新與實踐鏡鑒中明確農業強國建設的目標與重點任務,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圍繞農業強國建設的現狀問題、發展目標、實現路徑進行了討論,為農業強國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提出了思路和對策。
河南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谷建全以“河南糧食產業提質增效的路徑選擇”為題,認為河南在推進糧食生產大省向糧食生產強省轉變中,需要處理好工業化城鎮化與保糧保地、種糧與增收、小農經營方式與現代農業發展三個矛盾,處理好量與質、夏與秋、地與能、業與效四個關系;路徑選擇的關鍵在于,穩量、提質、科技進步、種植模式創新。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王玲杰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為題,認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是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探索走出具有河南省情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模式和道路的關鍵在于統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抓好科技賦能、改革賦能、數字賦能,統籌農業農村發展和安全。
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崗位專家、河南農業大學社會服務處處長趙翠萍教授以“村集體統籌發展農業生產性社會服務”為題,提出村集體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既有組織優勢又有制度優勢,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對于村集體而言是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的應有之義。
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首席專家、河南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張道明認為,建設農業強國要理清兩個概念。一方面,農業大國并不一定都是農業強國,另一方面,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并不等同于建成了農業強國。農業現代化是農業強國的基礎,農業強國還應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擁有規則制定權、產品定價權和資源控制權。加快推動農業強國建設,需要在農產品供給保障上、農業科技創新上、農業綠色發展上和農業競爭力上做文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室主任陳秧分以“農業強國的短板瓶頸與重點任務”為題,認為農業強國的核心表征是供給保障安全可靠、科技創新自力自強、設施裝備配套完善、產業鏈條健全高端、資源利用集約高效、國際競爭優勢明顯,關鍵在于在激發農業內生發展能力,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統籌工農城鄉關系。
河南工業大學李治博士以“雙循環下河南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為題,認為“雙循環”下河南糧食產業發展面臨糧食產業結構升級、糧食產業消費提質、糧食產業對外開放、糧食產業內外循環互動等新機遇,應進一步創新集成糧食產業技術、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重構全球糧食產業鏈、構建糧食安全治理新體系。
會上,由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河南工業大學糧食經濟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河南小麥產業發展報告(2022)》正式發布,河南工業大學程曉林博士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報告全面分析河南省小麥產業的生產布局、流通現狀、企業競爭優勢以及消費結構變化,以小麥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協同”的視角,對河南省小麥產業的歷史成就、核心問題、未來發展策略進行深入研究。與會專家學者對小麥產業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郭鵬博士介紹了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糧食產業大數據智能決策實驗室的發展歷程、研究領域和當前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