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學校各基層黨委(黨總支)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單位發展重點難點,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著力抓好整改落實。將主題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與履職盡責相結合、與推動事業改革發展相結合,做到高起點開局、高標準開展、高質量推進,全校各基層黨委(黨總支)主題教育各具特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有力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以學促干 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黨委堅決扛起政治責任,以理論學習起步,以調查研究開路,以推動發展破題,扎實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堅持學思融合,以理論學習起步。學院精心組織“學思想”系列講座,邀請校黨委巡察(督查)辦主任孟凡鑫作為嘉賓開展“學思想”系列講座九講。講座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切入口,領學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內容體系、精髓要義,重點闡述了習近平關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系列講話精神。學院豐富學習形式,組織教工黨員先后赴紅旗渠、八路軍駐洛辦事處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先后前往紅旗渠紀念館、谷文昌生平事跡展館、扁擔精神紀念館進行實地參觀學習,觀看紀錄片《紅旗渠》,并對廟荒村進行了走訪調研,通過理論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深刻體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誦讀《之江新語》等經典篇目,學生黨支部進行“數智紅讀書會”、“數智紅觀影”等活動,切實推動主題教育持續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堅持問題導向,以調查研究開路。學院黨委結合實際,聚焦影響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聚焦師生的急難愁盼問題,確定4個方面調研內容,明確工作要求,著力做好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重大工作的跟蹤性調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調研、推動落實的督查式調研。制定了《 中共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委員會關于開展領導干部和黨員教師深入基層聯系學生宿舍的實施方案(試行)》,要求每位黨員干部聯系兩間學生宿舍,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談心談話,每學期至少組織或參與一次宿舍的集體活動,把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推動形成育人合力。學院召開數場座談會,研討人才引育、科學研究、課堂教學、學生就業、黨團建設等課題,廣泛聽取青年老師、學工隊伍、畢業生黨員、學生干部代表的意見建議,通過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提出有效地對策建議,推動調研成果轉化。
堅持真抓實干,以推動發展破題。學院黨委著力解決新興學院人才引進困難、科研能力不足、教職工凝聚力不強、學生規模快速增長的資源不匹配等系列問題,持續提升學院各項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成推動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凝心聚力推動學院工作高質量發展。學院組織前往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開展“訪企拓崗”洽談交流暨就業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基地揭牌活動,進一步拓寬就業途徑,促進畢業生更充分就業創業,并赴西安等專業對口高校進行人才引進,出臺學院人才引進績效獎勵辦法,破解人才難題。
機電工程學院:聚焦“雙一流”創建 助推事業新發展
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機電工程學院聚焦事業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圍繞學校“雙一流”創建,查找問題差距,明確努力方向,凝心聚力促發展。
聚焦學科前沿,提速內涵發展。學院以“雙一流”創建為引領,對標一流學科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學科優化和內涵式發展。科學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圍繞特色學科搭平臺、建團隊,立項建設“河南省糧油食品智能無人系統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凝練了“現代糧食倉儲物流與裝備”一流學科方向,提高核心競爭力,構建“人才-團隊-平臺-學科”多維度科研體系,扎實推進科研團隊管理新方案,全面營造有組織科研新氛圍。成立了第一批8支創新型科研團隊,培育了3位A類和5位B類學科帶頭人,“工程學”ESI學科排名持續提升。
聚焦產業發展,破解行業痛點。堅持學科與產業對接,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凝聚學科特色,圍繞糧食綠色高效加工、倉儲物流和安全發展戰略,形成了糧食加工、糧油裝備、智能無人系統、先進傳感與檢測、糧油工程先進材料等協同創新方向,申報省部級科技獎2項。吳蘭教授團隊開發的太陽能光伏供電系統,實現在坦桑尼亞學校的食品加工機械、花園灌溉系統和照明設備上成功應用,受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特別感謝。團隊開發的糧食專用機器人、糧庫巡檢無人機、糧食物流專用平臺車,填補了糧食倉儲物流行業空白,《智慧糧庫系列化物流裝備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入選“食品科學與工程”河南省“雙一流”創建項目立項。
聚焦人才培養,創新育人模式。學院通過校際合作、校企聯合、科教融合,引導學生早進科研團隊、早入課題,實現實踐創新能力大幅提高;通過建立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和設立研究性教學實驗班,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結合工程教育認證開展全院范圍的課程思政和研究型教學改革,引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和德智共長。在近年來獲得“挑戰杯”全國二等獎、“互聯網+”銅獎等基礎上,積極推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和競賽。精準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成效明顯,畢業生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被《河南日報》報道,并入選團中央“基層團干部典型經驗做法”。創新課程理念,積極推進研究性教學改革。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2門,獲批立項建設2022年河南省專創融合特色示范課程1門。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2項;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學專項研究項目1項;張博強老師主編的《智能糧食物流裝備與專用車輛技術》獲首批河南省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立項。積極組織參加校第十二屆教學大獎賽,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明德書院:深化書院制改革 實現育人與成才的“雙向奔赴”
明德書院黨委緊緊圍繞“推進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索實施交叉融通的創新育人模式,著力構建“書院制”人才培養新體系,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深化書院模式改革,持續提升育人成效。明德書院認真落實學校書院學院雙院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要求,結合書院實際,協同專業所在學院,共選拔了55名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歷的專任教師擔任首批學業導師,從專業、學業、課程、職業規劃、成長成才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健康發展。為進一步加強通識教育,制定了以培養大學生價值觀素養為主題的人文教育課程,包括5大理論板塊和3大實踐板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開闊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書院持續強化學風建設,積極營造勤奮誠信的學習風氣,2022級本科生第一學期平均學分績點超過4.0的學生占比29.3%,相比上屆同期學生有大幅度提升。
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創新書院育人格局。為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中的關鍵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書院通過舉辦各類文藝、體育、志愿服務等活動,為學生打造了集生活、學習與社會活動于一體的良好環境,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健全人格,為書院制育人新格局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截至5月底,有26個學生項目在國家級和省級比賽中榮獲佳績,獲獎學生達30余人次。勇奪學校首屆陽光體育運動會學生組團體總分全校第三名和學生組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發揮書院聯動作用,提高專升本升學率。為做好2023年專升本考試各項工作,在學校統籌部署下,書院全力以赴、多措并舉,堅持以升本促優良學風,以升學穩學生就業的基本思路,認真落實全院動員、協同聯動、分類指導、突出特色、有效激勵、精準服務的工作理念,做好考生動員培訓、誠信考試教育、模擬入場演練、服務指導與咨詢等各項工作。領導班子堅持下沉工作一線,直接參與并指導專升本考試工作開展,全體畢業生輔導員全員參與、全程指導,在全院形成了人人重視、人人負責的良好工作局面。2023屆專科畢業生共1573人,其中有1146人被本科院校錄取,另有11名考生通過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被本科院校錄取,升學率超過73%,創造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