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厚植學生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學校積極為學生搭建參與社會實踐項目的平臺,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2023年暑假,工大學生團隊利用假期期間,圍繞“理論宣講”“黨史學習”“鄉村振興”“成就觀察”“民族團結”“沿黃實踐”“健康守護”等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天開始黨委宣傳部、校團委將推出實踐育人——行走中的思政課系列報道,共同感悟工大學子收獲成長。
行走中的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追溯紅色印記 賡續精神血脈
設計藝術學院“夢之渠”團隊、經濟貿易學院“星火聚力”團隊、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天河”實踐團隊以“渠”為主線路,采取“走、訪、拍、講、寫”等形式,重走紅旗渠、采訪修渠老人,了解紅旗渠的歷史背景,感受紅旗渠的精神內核。管理學院“紅色精神理論宣講小分隊”、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輝光智行”團隊來到蘭考共同追憶焦裕祿同志的生平事跡,對焦裕祿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學院“尋路”團隊組織成員赴江西省于都縣、四川省雅安縣、湖北省武漢市、陜西省延安市等多地開展“重走長征路”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思踐悟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 緬懷革命先烈
電氣工程學院“紅魂”實踐團隊、國際教育學院“紅巖印記,黨史尋蹤”實踐團隊、生物工程學院“理論引航,青春向前”團隊、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團隊、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實踐團隊走進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機電工程學院“星火縱隊”暑期實踐團走訪紅西路軍紀念館,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敢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化學化工學院“傳承紅色圣火,守護盛世中華”等團隊,前往周恩來紀念館、彭雪楓紀念館等地,感悟革命先輩的偉大情懷和革命風范。明德書院“黨史學習”社會實踐團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重溫紅色記憶, 汲取革命的精神營養。法學院“赤誠青年”團隊前往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等地,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
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
環境工程學院“星星之火”團隊前往延安,深刻地感受革命先烈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微光匯聚—熠熠生輝”實踐團隊、新聞與傳播學院“金色麥田”團隊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學習弘揚井岡山精神,探索紅色文化的魅力和時代精神的內涵。糧油食品學院“紅小糧”實踐團,先后來到山東、江蘇、吉林等多地,走進烈士陵園,尋訪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理學院“紅色青年”實踐隊走進桐柏革命紀念館,感悟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的崢嶸革命歲月。外語學院“夢想團隊”來到羅山縣何家沖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感受紅色教育,緬懷革命先烈。
學校始終堅持把社會實踐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和重要環節,也是高校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必要延伸。在學校黨委的指導下,各單位精心謀劃、認真實施,圍繞相關主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積極作用,在實踐活動的謀劃和組織中不斷思變謀新,引領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我校學子在各地開展傳承紅色精神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