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通知
來源:黨委宣傳部
2017-07-06 00:00
瀏覽:次
各基層黨委、黨總支,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推進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辦公室 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的通知》(教辦思政〔2017〕46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傳承發展·自信擔當——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活動目的
通過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大力弘揚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增進文化擔當,充分發揮高校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獨特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各環節。
三、活動內容
各單位結合實際,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這條主線,突出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專業特色,通過以下形式廣泛開展相關活動。
1. 教育闡釋。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加強對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的研究闡釋,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現代價值。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社會實踐。充分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的作用,通過主題班會、論壇講座、黨團活動、參觀故居舊址、探訪歷史古跡、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形式,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民情,樹立文化自信。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3. 校園文化。凝練大學精神,充分利用校內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等育人載體,深入挖掘校內的歷史遺跡、文化遺產、景觀景點和校史、院史、學科史、人物史等豐富的教育資源,發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舉辦讀書月、誦讀會等活動,組織學生閱讀、誦讀、書寫中華經典著作,提升品位。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進校園,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制作適合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傳統文化精品佳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
四、時間安排
1.活動開展時間為7月-9月。各單位可結合本單位優勢或學科特點開展活動,結合大學精神凝練和校園文化建設,探索創新“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方式和載體,豐富活動內容,擴大活動影響。在開展活動時,要注意凝練活動特色、善于總結規律、挖掘內涵,努力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活動品牌。
2.活動成果總結及報送時間為9月初。成果以基層黨委、黨總支為單位報送,有學生的基層黨委報送成果不少于1項。在選送活動品牌時,請填寫《“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成果征集表》,每項成果形成2000字左右文字材料和成果相關圖片3—5張。文字材料要文風樸實、文字簡潔,重點突出、內容翔實,條理清晰、特色鮮明,照片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以上材料電子版請發送至宣傳部郵箱xcb@haut.edu.cn,并刻錄成光盤,與紙質版一并于2017年9月8日前報送至黨委宣傳部A417辦公室,聯系人:蘇潔,聯系電話:67756361;18623718601。
3.黨委宣傳部將根據選送成果數量和質量,遴選效果好、有特色、影響大、可推廣的“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成果,推薦上報河南省教育廳,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活動特色展示項目評選活動。
五、有關要求
1.開展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落實“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舉措。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和組織師生和學生社團積極參加。
2.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中國道路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校園建設,引導廣大師生不斷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覺和精神共鳴,進一步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附件:“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成果征集表.pdf
黨委宣傳部
2017年7月6日
(責任編輯:L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