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時間:2020年12月16日(周三)上午8:30
報告地點:9號樓9205
報告題目一:循環化學發光快速檢測復雜樣品研究
報告人:李攻科
報告人簡介:李攻科,女,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獲理學博士,曾到日本東海大學、日立儀器制作所、德國Duisburg大學分析化學系、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訪問研究。現為教育部高校化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色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制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副主編,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及分析化學等國內外18個學術刊物編委。研究方向為色譜與光譜分析、分析儀器研制、復雜樣品分離分析、快速檢測技術、食品藥物分析、環境生命分析等。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基金儀器專項1項及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課題1項等40余項科研項目。在Analytical Chemistry和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雜志發表論文420篇。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015年獲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首次頒發的“中國女分析化學家獎”,2016年被英國The Analytical Scientist雜志評選為全球分析科學界"世界最具影響力50位女科學家",2019年再次入選該雜志評選的“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位分析科學家”榜單。
報告題目二:分子調控提升卟啉光電性能
報告人:盧小泉
報告人簡介:盧小泉,西北師范大學大學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入選者。長期致力于卟啉的仿生界面電子轉移行機理、仿生界面電子誘導的電化學發光,納米界面可視化傳感,熒光探針生物監測平臺的構建等傳感和污染物檢測/監測方法研究,在AngewChemie和Anal.Chem.等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獲授權專利40余項。榮獲甘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教育部“第四屆青年教師獎”和甘肅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獎勵。現任甘肅省生物電化學與環境分析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電化學技術與納米器件工程實驗室主任,區域環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應用電化學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負責人。
報告題目三:有機磷酸酯的生物富集與人體暴露機制
報告人:祝凌燕
報告人簡介:祝凌燕,女,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南開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天津市城市生態環境修復與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型污染物環境過程與人體暴露;環境分析與監測;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納米材料環境行為;納米光催化氧化。主要學術任職有國家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毒理學會環境與生態毒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等多個學術刊物的編委。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等30余項科研項目,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入選愛思唯爾2019年環境領域高被引學者榜單。
報告題目四:毒物分析檢測之外——芥子氣代謝新途徑和毒理新機制的發現
報告人:謝劍煒
報告人簡介:謝劍煒,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抗毒藥物與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軍事科學院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軍化學毒劑毒物檢測中心(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指定實驗室、國家反恐怖化學檢測鑒定指定機構)主任,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分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中央軍委保健專家、國家防范處置恐怖襲擊事件專家咨詢組專家及化學組副組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理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國家衛健委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質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毒理學會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新藥審評專家等。主要從事毒物分析與分析毒理學、質譜分析、體內外藥物分析等研究。在化學武器核查技術、反恐怖化學檢測確證技術、未知化學危害物篩查鑒定技術以及相關分析毒理學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各1項(均為第一或并列第一完成人),獲2015年度中國藥學發展獎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技術獎突出成就獎,發表SCI期刊學術論文1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報告題目五:地球三極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全球遷移機制初探
報告人:王亞韡
報告人簡介:王亞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化學分會主任委員。研究內容包括:新型有機污染物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儀器分析方法研究;新型有機污染物的環境行為、歸趨及歷史演變研究;新型有機污染物的生態風險及健康效應研究。從2008 年以來,連續應邀參加斯德哥爾摩公約國際履約談判,通過研究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維護了國家利益。已發表SCI收錄論文150余篇,其中在環境科學領域頂級雜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45篇,全部論文被國內外同行正面SCI引用6000余次。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科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和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主要完成人)等獎項。
報告題目六:細胞內的CBT-Cys點擊反應放大成像信號
報告人:梁高林
報告人簡介:梁高林,男,1972年9月15日出生,江蘇興化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89年考入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學強化部(理科第一名)。1993年獲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學士,2002年鄭州大學化學工藝專業碩士,2005年復旦大學藥物化學專業博士。1993年至2002年,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博士后,導師徐兵教授。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導師饒江洪教授。主要從事分子與細胞顯像的研究。2010年3月受聘為中國科技大學教授,2018年12月被聘為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迄今為止,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論文120余篇。其中大部分在Nature 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Science, Bio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目前被引用6000余次,H因子39。先后獲得國家二類新藥證書1項、中國專利7項、世界專利1項,美國專利1項。入選2019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2019年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2017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懋森基金”科研獎(特等)、2016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寬誠育才獎”、2012年安徽省第二批“百人計劃”“安徽特聘專家”、201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導師招生先鋒獎”、2011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2011年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以及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報告題目七:雜化整體材料增強離子印跡聚合物用于痕量稀貴金屬分離分析
報告人:練鴻振
報告人簡介:練鴻振,南京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學士、分析化學專業博士,加拿大衛生部環境健康中心博士后、訪問學者。現任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與健康分析化學課題組長(PI)、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發展環境與健康關系研究中的分析化學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策略。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2項、面上基金4項,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江蘇省環境監測科研基金1項,參與完成973計劃2項。共發表論文230余篇,其中SCI收錄16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8件,起草國際標準1部、國家標準3部,獲得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2項。兼任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色譜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制備專業委員會委員和原子光譜專業委員會委員,還兼任《Current 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編,《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評閱編輯、《色譜》、《巖礦測試》等雜志編委。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化學化工學院
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