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為農藥創建“電子身份證”實現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信息化
報告人:龐國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報告時間:4月25日(周二)上午10:30
報告地點:糧油食品學院8527報告廳
報告人簡介:
龐國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際AOAC資深專家,2014年國際AOAC哈維威利獎、201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30多年致力于農藥等化學污染物微量分析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和方法標準化研究,系統研究了世界常用1200多種農藥九類色譜-質譜、核磁譜行為特征,構建了農藥色譜-質譜、核磁數據庫和圖譜庫;研究了農產品食品中微量農藥化學污染物提取、凈化、分離、富集及快速篩查及精準定量的關鍵技術,研制了139項國家標準;主持了3次有17個國家62個實驗室參加的國際AOAC協同研究,研制了3項國際AOAC標準,開創了中國學者主持研究國際AOAC標準方法的先河。近十年主持研發的高分辨質譜-互聯網-數據科學/地理信息(GIS)三元融合技術,實現了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農藥殘留大數據分析智能化和農藥殘留風險溯源可視化。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8次榮獲國際AOAC科學技術獎。發表論文150多篇,出版著作51部(5000余萬字,其中英文著作4部)。
報告摘要:
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問題,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成為食品質量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龐國芳院士團隊,評價了世界常用1200多種農藥化學污染物質譜微細結構,建立了八類色譜-質譜精確質量數據庫和譜圖庫,研究建立了果蔬、茶葉等樣品中農藥化合物以精確質量數快速識別和多信息點確證的高通量非靶向快速篩查技術,取得了農藥殘留分析理論和方法創新和突破,農藥多殘留檢測能力居國際領先水平。在此基礎上,開發了高分辨質譜+互聯網+數據科學/地理信息(GIS)融合技術,對中國45個城市5萬例市售水果、蔬菜和茶葉樣品進行了農藥殘留篩查,創建了農藥殘留水平數據庫,初步歸納了市售水果蔬菜殘留農藥的區域分布、品種、毒性、殘留水平等20項規律性特征,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數據資源。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糧油食品學院
20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