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玻璃模壓在硫系玻璃光學元件制造中的應用
報告人:張霖特別研究員
報告時間:4月27日(周四)上午10:00
報告地點:蓮花街校區7號樓7224捷賽廳
報告人簡介:
張霖,男,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員。分別于2011年和2014年在吉林大學機械學院獲得工學學士與碩士學位,2019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OSU)集成系統工程系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先后以KLL研究員、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身份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開展研究工作。研究集中于超精密切削加工及精密光學模壓制造工藝領域。目前為日本精密工學會(JSPE)正會員、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員。發表SCI論文51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2篇,也是多個SCI期刊的活躍審稿人。
報告摘要:
硫系玻璃因具有理想的紅外窗口和優異的熱變形能力,成為了模壓過程理想的目標材料。通過實驗和仿真,揭示了紅外硫系玻璃在精密模壓成型過程中折射率的變化。針對多類透鏡模壓過程中出現光學性質不均的問題,研究揭示了模壓冷卻過程中,不同溫度區間對殘余應力和光學性質的影響。針對紅外微透鏡陣列批量規模生產的難題,采用超精密單點金剛石切削/銑削技術和精密模壓技術,驗證了批量規模生產微透鏡陣列的可行性。設計了薩克-哈特曼紅外微透鏡波前傳感器,攻克了眾多難題。采用光跡追蹤方法對紅外大角度微透鏡陣列進行了設計優化,搭建了用于紅外元件測量的光學平臺,實現了小型化、微型化設計和批量加工。最后,針對模具表面的保護性抗黏附涂層,開發應用了碳基納米涂層和基于碳基納米涂層的電磁感應和紅外輻照快速加熱模壓系統,突破了傳統模壓過程中對于表面微納結構的復制過程,解決了突出問題。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
機電工程學院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