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和河南省教育廳主辦,河南工業大學承辦的“2025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河南)糧食產后儲藏安全分會場”在我校舉行。本次分會場會議吸引了來自希臘、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埃及、非盟委員會以及來自商務部援外培訓“非洲之角”糧食安全研修班、非盟國家糧食產后安全研修班的專家學者和學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等國內糧食產后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等近200余人參會,共話糧食產后儲藏安全領域的創新與合作。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吳智深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英文致辭,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研究生院、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雙一流”創建學院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代表等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院長吳文福主持。

會議現場
吳智深首先對海內外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河南工業大學作為“亞洲糧院”,擁有近70年的糧油學科辦學歷史,建有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糧食儲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國家級平臺和36個省部級糧食產后儲藏全鏈條科研平臺,匯聚了國內外院士、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361人,取得了以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標志的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在糧食產后領域累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10萬余名,覆蓋了糧食行業半數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干,有力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他強調,當前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氣候變化、技術壁壘等多重挑戰,河南工業大學將立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求,持續發揮糧油學科特色優勢,深化與全球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產學研用合作,加快技術成果轉化與國際人才聯合培養,助力提升全球糧食產后減損水平。同時,他期待與會嘉賓通過本次會議深入交流、開拓思路、凝聚共識,共同探索糧食產后安全領域的新路徑、新方案。

校長吳智深致辭
本次分會場以“糧食產后儲藏安全”為主題,設置7場特邀報告和多場圓桌交流。來自希臘色薩利大學的Christos G. Athanassiou教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Zhang Qiang教授、泰國農業部的Duangsamorn Suthisut博士、河南工業大學的王殿軒教授、非盟委員會的Tenena SILUE博士、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Xu Wei博士、埃及農業研究中心Ramadan Ahmed Arafa博士分別在糧食產后蟲霉防控、糧食保質減損、納米材料在糧食產后中的應用等領域做了大會報告。

大會報告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代表參觀了我校糧食儲運相關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和儲藏物昆蟲標本館,就加強中外合作與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會專家還與相關科研團隊進行了深入的學術研討,并舉行了中外雙導師學生見面交流會等活動。
本次大會聚焦糧食產后領域蟲霉防控和保質減損領域的技術創新、裝備研發及實倉應用等內容,為全球糧食領域專家搭建了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了糧食產后儲藏領域的科技交流與國際合作,為我校“雙一流”學科創建積累了國際合作資源,也是學術創新年系列活動之一。會議得到了糧食儲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糧食儲藏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糧食儲藏安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糧油國際標準研究中心(糧食儲藏及流通)等國家及省部級平臺的支持協助,由糧食和物資儲備學院、糧油食品學院負責具體組織承辦。未來,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深化國際協作,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工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