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七十二變”( 探訪高?!芭!睂I)
從一粒小麥,到餐桌上的饅頭、面條,要經過怎樣一段旅程?
很多人會認為,把小麥磨成面粉,然后再制作就行了。然而,來到中糧(鄭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就會發現從小麥到面粉的過程其實大有文章,科技含量滿滿。
該公司加工技術組主任王云龍,是河南工業大學糧食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從生產一線員工成長為技術骨干,每天的工作就是圍著“糧食”轉。
小麥進入加工環節前,首先要“洗澡”?!肮灿写蟠笮⌒?步清潔,包含磁選、篩選、吹風等多個環節,再進行著水靜置和表面擦刷,才能進入加工車間。”10月12日,王云龍告訴記者。
在加工車間,小麥的旅程更加“驚險刺激”。王云龍指著不停運轉的設備說:“經過5道皮磨、10道心磨的精碾細磨,再經分級、篩理等環節直至成為一包包面粉,小麥在這里要經歷約1萬米的工藝路程?!?/p>
輕研細磨,組分分離重組,磨撞分離技術,表面污染毒素處理技術,柔性剝殼技術……在一粒粒小麥的“七十二變”中,隱藏著一系列“硬核”科技,其中很多都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糧食工程專業的“高效節能小麥加工新技術”等科研成果。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副院長關二旗介紹:“目前,全國70%大中型面粉加工企業都在使用我們的相關技術,改變了過去小麥加工行業能耗高、效率低的問題,同時也讓面粉制品更適合制作面條、饅頭等傳統面食。”
很多“老鄭州”的記憶里都有“鄭州糧食學院”這個名字,它就是河南工業大學的前身。在這所以糧食“起家”的大學里,糧食工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一流專業,不僅是學校的“王牌”,在全國也排名第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巴ㄟ^不斷科研攻關、提升技術、優化工藝,實現糧食作物加工生產的高效、節能、精準、適度,做到‘吃干榨凈’,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滿足群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要求,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和美味,正是糧食工程專業的‘使命’。”關二旗說。
如今,在河南工業大學糧食工程專業,不僅有本科生,還有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擁有完備的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匯聚了一大批雙聘院士、國際谷物科技協會(ICC)研究院院士、中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擁有小麥與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河南省谷物資源轉化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和人才培養平臺。
60多年的積淀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國內國際領先的科研創新成果。高效節能小麥加工新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面粉清潔高效加工關鍵技術、小麥制粉智能粉師系統、稻麥適度加工及產品增值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示范等,在行業推廣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6項,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7項。
如今,河南工業大學由糧食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三個專業組成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了河南省“雙一流”創建學科?!凹Z食工程專業將繼續加強內涵建設,發揮學科優勢和行業優勢,立足河南的資源優勢,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河南糧食食品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焙幽瞎I大學糧油食品學院黨委書記劉新杰說。

《河南日報》(2023年10月14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