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在河南工業大學離退休工作處會議室,已故離休干部劉四麟同志之子劉予丹及其親屬遵照劉四麟同志生前遺愿,交納最后一筆特殊黨費五萬元。
劉四麟于1949年考入蘇南公學,畢業后被分配到蘇州專署民政處工作。此后,他相繼在新蘇第一米廠、江蘇省糧食干校、上海糧食干校、中央糧食干校、南京糧食干校、北京糧食專科學校工作,最終于1960年成為鄭州糧食學院的一名專業老師。

劉四麟老師與他編寫的《糧食工程設計手冊》
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劉四麟到過全國20多個省的幾百家糧食加工廠參觀、學習、實驗和設計,先后發表了58萬余字的研究論文,為全國6個省設計了17個大中型現代化碾米廠,編寫了新中國高等學校第一本碾米教科書《碾米工藝學》和《稻谷加工與品質鑒定》教材。其先后兩次編著的《糧食工程設計手冊》被公認為我國糧食工程方面內容最新、最全面、最實用、最有權威的百科全書。2002年,75歲高齡的劉四麟擔任主編,歷時一年,完成了320萬字的新版《糧食工程設計手冊》,中央電視臺(7套)對此書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宣傳。
離休后的劉四麟依然忘我地為社會、為行業發光發熱。1987—1990年間他先后到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多個省、市進行免費講學和提供生產技術咨詢服務。上世紀八十年代劉四麟夫婦捐助獎學金和公益事業14多萬元,為校內外捐專業書籍價值達120余萬元。2003年10月18日,劉四麟應邀做客中央7套,當場為獲獎農民捐書120本。2022年,劉四麟再次將自己編撰的《糧食工程設計手冊》《根除溫室效應的建議》《減輕暴雨危害的辦法》等具有收藏研究價值的珍貴糧食加工專業著作論文捐贈給中國糧食博物館。
他還多次致信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為糧食行業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內容涉及糧食增產問題、農村未讀大學青年的教育問題、農村城鎮化問題等等,字里行間流露出一個老黨員對國家發展的高度關注和責任感。2011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頌黨情、謝黨恩、跟黨走——各界群眾致信黨中央祝賀建黨90周年”一文中,摘登了劉四麟和老伴金文一寫給黨中央的賀信。

劉四麟老師與青年教師、學生在一起

劉四麟老師委托子女向組織交納最后一筆特殊黨費
從1986年入黨時第一筆5000元的特殊黨費,到入黨后多次交納特殊黨費,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劉四麟的愿望仍然是讓兒子代交最后一筆特殊黨費,劉四麟無私奉獻赤心向黨的精神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河南工業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張芳表示,劉四麟同志交納最后一筆黨費,不僅是完成向黨組織交納“特殊黨費”的個人遺愿,更是一堂老共產黨員用一生踐行入黨誓詞的生動黨課。劉四麟同志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拓荒者,作為“工大精神”的書寫者和力行者,用他的一生書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學校公眾號發布劉四麟老師的文章:《我的教師生涯》